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镐与王化贞互看1眼,微微颔首。两个都是进攻派,对于齐王的先守后攻,东西同打想着9过瘾。在狱中,杨镐为了蹭饭没少传授自己的经验给王化贞。
两个人根据这几句话,9判断出齐王的战略核心目标还是建奴。核心9是指西打东这句话,只有先僵持,再1举击破鞑骑,才能让老奴相信明军主力在宣大,自然会放开膀子去找辽军的麻烦。
崔景荣迟疑,略带窘迫道:“齐王殿下,大同兵马精锐不假,而宣府兵马积弊日久。9怕鞑骑从宣府侵入,宣府乃是京师藩屏,宣府有失,必然天下震动。”
“老大人何必自谦?宣府兵马虽不及大同兵马精锐,却也是9边上等战力。”朱弘昭说着,摸摸鼻子:“其实本王甚至有意放鞑骑入境,1来能骄其兵,2来能刺激老奴全力以赴。这第3正好来个瓮中捉鳖关门打狗。但国土神圣,岂能再由胡膻玷污?”
宣府与大同1体两面,下面的士卒1直巴望着大同的政策能在宣府施行。赵率教与渠家祯入宣府,底层士卒得偿夙愿,士气高涨。
而原来的宣府兵,在崔景荣督练下,比西南兵马不差多少。只是与大同兵马相比,军纪、士气差了些,仅此而已。
谁都知道大同兵强是谁的功劳,宣府、大同两条腿1高1低差距太大的话,崔景荣站稳都是个问题,更别说高升。
如果没有实际的政绩,崔景荣9别想坐上兵部尚书。
有朱弘昭这话,崔景荣9安心了。
他原来是宣大总督,大同系将领多次请求,宣府士卒多次请命,顶着压力崔景荣拒绝宣府重建卫所军制。1旦宣府兵这1战不顶事,追究责任的话,他首当其冲。
朱弘昭目光转到辽镇:“东线战场,以辽军为锋锐驻扎松山、锦州1线,与大兴堡、塔山、宁远连成1线,所需粮秣由海路运输。孙督师在辽西屯田颇有所得,由辽军在前驻守牵制,屯田之地由山东赴辽军张虎部驻守。”
“此战要保辽地寸土不失!辽军扎在锦州1线9是大功,不许主动出击,不许弃城而逃,他们可以败,但绝不能丢失防线!”
铁钎1指旅顺,朱弘昭道:“本王的杀招在这里,目标有两个,第1是重创老奴,让建奴45年内不敢窥视西望;第2是拿下沈阳、辽阳和广宁!尤其是沈阳,本王听闻左道消息,说是老奴欲将沈阳更名奉天!”
“奉天?”
旁观的天启终于开口了,神色愠怒。
朱弘昭对天启微微点头,各官交头接耳,俱是大怒。
“因此,臣弟欲和皇兄讨要1封诏书,光复沈阳者封伯。”
天启扭头与叶向高对视1眼,回头点头道:“准,凡有大功者,朕不吝赏赐。”
第250章 装备问题()
3法司、6科刑科给事中、厂卫这3个机构联合起来,发动1切能发动的力量,也要保证战事的顺利。
凡是军需物资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1律从严从速从重处理。
至于向建奴走漏消息的,抄家发配甘肃充军。
联合机构内阵营对立,相互监督势如水火,很难发生沉靡1气相互勾结的事情。
这次鞑、虏分向入寇,欺负明军主力全军覆没,以及辽地连战连败带来的士气衰减并产生的怯战心理。当然,明军糟糕、臃肿的指挥体系和装备,以及低待遇、军中黑幕带来的厌战心理,也是重要的1个原因。
这是个消息闭塞的时代,又有厂卫封锁消息,塞外的林丹汗、关外的老奴,都不知道明军已经平定西南叛军。这种大规模的叛乱,不是消灭完叛军9能结束的,还需要留下军队肃清残余。
故而,根据以往的情报与情理推测,他们只知道除了宣大、蓟辽边军外,明庭能调动的只有1支山东降军改编来的赴辽军,但1支降军能有什么士气?会有战斗力?
至于京营兵马,在鞑虏看来,9是1帮少爷兵,充充门面还可以,真要上战场,可能会被自己的几名勇士驱散,如同赶羊1般!
而整个大军调度,自然有1帮老臣、老吏操办。万历3大征,哪次参战兵马低于十万?沿途行军,粮草筹备,自然有经验丰富的老人负责。
西南8万兵马会在山东待命走海陆,他们现在要做的9是在山东操练,再操练。
5万山东赴辽军驻扎在山海关沿线,充当辽军后备役。辽地战事,必须先试试辽兵水份,也好为下1步军事调动做参考。
至于北线宣大战场,所有人眼巴巴望着的宣大总督位置1直空悬,这可是捞取军功的黄金位置。却被朱弘昭制止,放个有自主权的总督过去,极有可能使得指挥系统发生断层。
不要低估这个年代文人的胆量,放个宣大总督过去,可能这家伙1去9会插手军事,破坏先守后攻的战略。
故而宣大军以刘时敏为监军,赵率教为主将,何冲为副将。赵率教督掌防线,及所有步卒,还有宣府镇的万余骑。
宣大总督,如此重要的职位空缺,并不能因为朱弘昭的意志而1直空缺。
边塞只要有马,有装备,有粮饷,招募骑卒非常的简单。
何冲则督率4万骑,随着大同进入高度动员,骑兵数量还会增加。缺的只是钱粮、装备而已。
4万骑中,有两万蒙古仆从,还有近8千隶属于郭谅的跳荡铁骑。
跳荡铁骑是宣大蓟辽4镇特产兵种,即1手操刀,1手握着火器的骑兵。1个个都是骑术精湛之辈,大同官坊在刘时敏监管下,火器质量增高增产,不差火器,差的是骑术精湛的骑士。
对于此时的军队,朱弘昭只能尽全力给他们质量最好的装备、属于他们该拿的卖命钱、还有死后的抚恤。
死1个人,最次也要2两抚恤。这笔银子可能会非常的大,但他已经找好了肥羊,晋商9是富得流油的土豪大户。
这个团体在朝中没有硬关系,而且他们犯下的罪行确凿!
银子好弄,难得是优良的装备。
萨尔浒大败,明军的装备实在是可笑又可悲。
楚党领袖吴亮嗣曾弹劾杨镐在辽东担任守备的时候与总兵争礼,这个总兵9是刘綎。守备远不如总兵官大,但杨镐是文人,觉得自己地位要比刘綎高,而刘綎战功累累,被称为猛将,还是第1号的,名传天下。
刘綎被天下人称作‘刘大刀’,因为刘綎能挥舞6斤的大刀纵马奔驰,挥刀抡砍如车轮。
他又是军中宿将,父亲刘显官至都督,世代将门,根本不搭理杨镐。刘綎也是对人不对事,在西南时,他能派人驰千里为监军崔景荣的父亲拜寿。在辽东,对杨镐则是有些看不起。
因此,刘綎曾在朝鲜战场上与杨镐结怨,萨尔浒之战时,杨镐作为刘綎的上司,9憋足了劲给刘綎小鞋穿:哼,你不是有本事吗?好,我叫你有本事,我叫你有本事!
杨镐给刘綎的右翼南路军所安排的兵员全是些各地的募兵、客兵。武器也是最次的,史载为“器械龃龉,又无大炮火器”。
要说明军的“器械龃龉”还不是1般的“龃龉”,出兵之日,在辽阳演武场杀牛马祭旗,屠牛刀连割了3次才把牛颈割断刘綎的义子刘招孙上马试槊,大槊迎风1摆,因为木柄虫朽,槊头竟然堕地!
用这样的军器上阵,令人揪心。
而有些南兵手无兵刃,武器还是削尖的毛竹
从朝鲜弄来的那1万人3千人仆从军也安排在刘綎军中,这些朝鲜兵的装备更差,“被纸作甲,柳条为胄”,能有多大的作战能力?
出发前,杨镐还嫌不够恶心,派两名亲信2人到刘綎军中督阵,恶狠狠地宣称,“刘若逗留,则当总领东路马军”,准备随时剥夺刘綎的兵权。
刘綎知道杨镐摆明了要整自己,却不争辩,他在4川任职多年,手下有数万骁勇生猛的川军悍旅,他向杨镐请求:“若得两3万川军,俺可以独挡奴酋!”
想等自己的川军集结再行出兵,遭到了杨镐的断然拒绝。
所以,发兵时,年近花甲,两鬓斑白的刘綎不无遗憾地对朝鲜元帅姜弘立说:“杨爷与俺目前不相好,必要致死,俺亦受国恩,当以死相许!”
年老的猛将,在伤感、悲壮、落寞带着1群乌合之众出发了。
更可笑的是主力军大将杜松,戴着的头盔都是在京中统1换装后的产品,边角料打造的头盔,刷上几层金漆,闪闪发光很好看的样子。
于是,主将杜松被1箭射中头盔,头盔没有像预料中的那样保护他,他死了,主力军失去了主心骨,全军覆没。
老奴击败杜松这边主力军,对刘綎的偏师十分畏惧,1交手才知道是个什么货色。而且刘部最精锐的戚家军遗脉在崎岖的地形中根本摆不出鸳鸯阵,刘綎也被建奴派遣的死士部队冒充败军偷袭杀死。
他义子刘招孙背着他的尸体,想要杀出1条血路带着尸骨回乡,因行动不便,被建奴射杀。
至于刘綎部的朝鲜仆从军,直接投降,只有1个小军官受不了耻辱,跳崖自杀。另有5余人奋起反抗,被建奴斩杀殆尽。
战略目标定下后,具体细则由军机处制定。
而朱弘昭还要为各部装备的事情操心,这注定是1场大战,极有可能会拖延。所以装备的事情不能放松,前线士卒尤其是辽兵的装备,根本用不成,需要全面换装。
谁负责这件事情,谁9能捞钱。
军将谁都希望自己的部下能领到好装备,入了军营,那9是他们的装备,可以随侍换成钱的那种装备。
故而,谁掌握军队换装分发大权,谁9能捞取不低的利润,能算是1种回扣
6月23,新的兵杖局整合完毕,还是由太监掌印,但为了武器铠甲的质量,必须加督文臣、武臣随监各1人。以徐光启、李墨轩担任,这两个人不怕得罪宦官,也分得清装备好坏。
但兵杖局的提调官9成了难题,京中勋戚、文武大员争着要当。9算没有银子捞,也可以混1个助战有功的军功,还安全。
至于京中武库里的装备,挑选十里挑1都是难事,直接融了重新锻打。
皇帝还有7百多副做工精良的鱼鳞甲,是专做赏赐之用。被朱弘昭直接拆了,与两千多副武库里的铠甲1起重新编织,目标是打造1支千人规模的重甲骑。
重装骑士随着火器出现,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可对付建奴的重步兵,除了要装备精良外,重骑兵能发挥出乎意料的好处。
又是1天忙碌的会议,会后朱弘昭留下杨镐和王化贞。
“本王最是重视士卒的装备与士气,辽东惨败旧事历历在目。不给将士们好的武器铠甲,等于在命令他们送死。故而,从军机处设立之处,本王91力坚持,要将士卒换装这种大事归于军机处管辖。”
杨镐老脸无光,有些羞愧低下头,羞不羞愧没人知道,样子要做。
“昨夜本王与皇兄商讨后,准备以杨老大人为总装司司长,为北线、东线战场我军各部补充装备,同时,还需负责新式火器研发。两件事情有个先后,却不能分出轻重,要齐头并进。”
朱弘昭说着,转身从立柜上取下1幅卷轴,这是官职告身。王化贞抬头看了看,看旁边还有1卷,不由心里松了1口气,充满了期待和感激。
“杨老大人充任总装司司长,同时兼任兵杖局提调官。装备的重要性,杨老大人应当有着深刻印象。旁的本王也9不说了,只希望每1把兵器,都能出现在我军手中,而不是让鞑虏挥舞着,收割我军健儿的性命。”
杨镐颤抖着,伸手接过这幅官职告身,狱中几年,他没想到自己还能有朝1日翻身再起。他实在是后悔,为了和刘綎赌气,活活害死刘綎,也害的朝廷精锐尽损辽东。
1个在装备上吃过大亏的人,由他来负责装备,也算是人尽其用。
见齐王没有挽留的意思,拿了官职告身,杨镐告退。
武英殿内,殿中9剩朱弘昭和王化贞。两侧还有军机处行人处理、计算着各种数据,算盘声清脆作响。
王化贞坐正了身子,他能有此时,全是齐王所助。他的血书重要,但还是远远比不上齐王拿他和马谡、赵括对比,并分析马谡、赵括2人的败因,使得叶向高也不忍心牺牲王化贞。
至关重要的是,齐王对东林党有承诺。这才让他王化贞活了下来,并进入军机处戴罪立功。
第251章 投桃报李()
“朝中以宣大总督空缺为由,几日后朝议将会廷议此事。说实话,本王不喜欢派1个指手画脚的文官去宣大干扰前线指挥。但谁又能挡得住廷议?故而本王的意思是让王大人去做宣大总督,不知王大人能否领会本王的用意所在?”
永远不要相信官场老油子的面部表情和态度,根据环境千变万化才是他们生存的本能。
王化贞带着1丝小激动,坐直了身子抱拳表示态度:“全赖齐王殿下,下官方有今日戴罪立功之机会。殿下所差,下官自当尽力。”
“嗯,大同何冲,宣府赵率教,两人都是悍将。王大人到任后,只需节制2人,不许这2人因立功心切而荒废国朝大计。宣大监军,孤的师尊刘公善用正兵,战局诡异多变,有变当询问刘公。”
刘时敏是太监,在大同颇有政绩,为人又清廉素有名望。王化贞并不反感刘时敏,抱拳应下。
朝中东林党强盛,又有朱弘昭支持,王化贞的这个宣大总督当定了。
朱弘昭不能制止新的宣大总督产生,但他有足够的实力来决定人选。宣大合流,带兵的都是大同旧将,监军又是他的师傅刘时敏,这种情况下,派去的总督不符合朱弘昭的心意,过去也是1个空架子,反而会因为赌气而坏事。
转身取下那份官职告身,朱弘昭递给王化贞道:“按例,宣大总督往往由兵部侍郎转调,这是皇兄今日与内阁商议后的告身。你做得好,战后会以兵部侍郎衔入军机处,别辜负了皇兄与叶阁老的1番苦心。”
“下官”
这个兵部侍郎不好弄,不是皇帝想让谁当谁9能当,这要看内阁和科道官。说不定叶向高对各党妥协了什么。让东林党进行政治妥协,对他们来说是极大的屈辱。
兵部侍郎的告身到手,说明廷议时的宣大总督1职,已是板上钉钉之事。
打发了王化贞,朱弘昭揉了揉眉心,道:“建斗,过来1趟。”
那边卢象升放下手中公文,甩了甩袍袖来到殿中大方桌前,拱手道:“千岁,何事?”
“先坐,是这样的,宣大兵备道员徐日久当个御史言官不成问题,但充当宣大兵备道员则有些强人所难。北线宣大战场是这1战的药引子,绝不能出差错。孤9是问问建斗,有没有兴趣去领略1番边塞风情?”
卢象升在西南立下战功,至今没有封赏。因为那场朝议被朱弘昭的那首悲壮惨烈,满含怨气又有些以死为傲的诗弄得根本议不下去。
9算这笔军功封赏下来,也只是增厚他的资历,没法让他短时间内从军机处行人令晋升参议,看看5名参议,3名罪臣也是历经3朝的老臣,9连孙传庭也是看在朱弘昭的面子上补上来的。
这几日军机处已制订了应对不同局面的策略,知道的只有参加会议的军机大臣,参议,皇帝和卢象升。内阁也只是知道核心战略,对外施行高度保密条例。
每个军机处成员身边随时都跟着两名厂卫,9连武英殿也被齐王的宿卫甲士接管,而内部卫生清洁,1律由军机处行人负责打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