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家虽说是世代忠良,但如今皇帝昏庸,不卖他面子也是正常,再说了,杨家忠心的乃是大宋朝,可不是这位昏庸皇帝,只要能保得大宋朝基业不倒,即便换个皇帝,杨家也依旧是忠心耿耿,千年前大宋出了一位极为昏庸的皇帝,便连宗室都看不下去了,为了保存大宋基业,宗室将那位皇帝给废了,而这其中杨家也曾出过极大的力气,待得新皇登基,杨家依旧为大宋守护边疆,鞠躬尽瘁,这与谁当皇帝无关,只要大宋的皇帝还姓赵,杨家便会一直忠心守护大宋。因此老太君虽然面前便站着当今大宋的皇帝,可她却敢反对皇帝的裁决了,若是真将这位未来金级符箓师给得罪了,大宋都要保不住,那时候杨家却去对谁忠心去?宋皇见老太君冷厉的盯着自己,便有些坐不住了,连连辩解道:“老太君息怒,息怒。今日朕只是来给老太君贺寿,区区俗礼免了就是,那文公子也是人中龙凤,朕看了也是极喜欢的,又哪里舍得打他。”在他身边的潘贵妃也不敢撒娇了,只是往皇帝身后缩了缩,一副柔弱模样,让人见了不由心中生怜。
老太君却不会被她妖艳的模样迷惑,狠狠瞪了她一眼,说要将文子符痛打一百大板的就是她,老太君可是听得清清楚楚,若非她是皇帝最宠爱的贵妃,只怕以老太君的火爆脾气,早就一拐杖将他给砸死了。“老太君不必动怒,些许小事,小事而已”潘丞相赶紧出来打圆场,皇帝是他的女婿,贵妃是他的女儿,当今大宋最尊贵的两人在老太君面前吃瘪,他自然要出面维护,何况作为如今大宋朝最显贵的外戚,他潘弼也是有些地位的,想来老太君也不会太过计较。可他哪里知道,老太君早就知道了潘家派人行刺杨桂英的事情,哪里会给他好脸色,虽说顾忌着如今邪鬼入侵的局势,不愿与他内斗,但给他些难堪却是可以的。老太君冷哼一声道:“你算个什么东西,不过一介外戚,却来干涉朝政,当真以为宗室无人能奈何得了你么?”潘弼被她丝毫不给面子的驳斥一通,也有恼怒,暗道我好歹也是当今国丈,你杨家虽然握着我大宋的兵权,但也不能如此无视皇权吧。
可他又想到今日前来的目的,最终还是强行忍耐下来,讪讪的退到一边。老太君在潘弼那里稍稍出了一口气,便行到文子符身前,关心的道:“子符,你没事吧?若是有人不知好歹,不妨告诉老身,老身自会为你做主。”她本来就极为喜欢文子符的才情,见他于军略之上几乎无所不知,早就有了撮合他与杨桂英的念头,前几日又收到了符法真人的传信,更是坚定了她这个念头。与此同时,原本与弟弟在外面迎客的杨桂英也带着杨镇疆赶了过来。她如今身为大宋朝兵马大元帅,在朝堂之上的地位自然不低,而今日虽然是老太君大寿,但来贺的朝臣不少,再加上皇帝亲自道贺,如今大厅里已经跪满了朝中大臣,倒将天波府大厅变成了一个小朝会一般。杨大元帅进得大厅,给皇帝见了礼,也是行到文子符身边,见他似乎并没受到什么伤害的样子,便转过头去不再看他了。
杨镇疆却是好奇的打量着文子符,他方才可是听了下人详细禀报文子符如何嚣张不将大宋君臣放在眼里的,他年纪还小,心里忠君的思想还没那么重,只是觉得这未来姐夫做事当真是好威风,如果我未来有他这个样子就好了。杨桂英姐弟一个羡慕的看姐夫,一个却不敢看他,老太君见了姐弟二人的样子,心里微微一松,呵呵笑了起来,再转头见跪了一地的大臣,便道:“还跪着干嘛,今日是老身大寿,难道你们便要一直跪下去?”宋皇见老太君脸上有了喜色,紧张的心绪稍稍一松,赶紧附和道:“正是,今日老太君大寿,我等不叙君臣之礼,应当好好为老太君祝寿才是,众位爱卿还不快快平身。”潘弼看了看站在文子符身边的姐弟二人,眼中神色变幻,待众臣都起身之后,忽然趋前几步行到老太君身前,朗声道:“老太君大寿,可喜可贺,老太君为我大宋砥柱,下官在这里祝老太君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只是下官还有一件喜事要禀报给老太君知晓。”他卖相极佳,再这般恭谨施礼,倒让人看了觉得此人定然是个正人君子。
老太君却不会被他的卖相骗到,这潘弼虽然实力不怎么样,但脑子里的鬼名堂却是极多的,若是没点本事,他也不可能凭着区区外戚的身份,在大宋朝呼风唤雨、作威作福了。要知道大宋历来禁制外戚干政,大宋立国两千多年来,被奉为丞相的外戚,这潘弼还是第一个。老太君虽然不齿潘弼的为人,却也不得不小心应对于他,这等小人,说话做事时时刻刻都藏这陷阱,一个不注意就陷了进去,到时候便连怎么死的或许都不知道。老太君性格火爆,做事向来直来直去,这也是入过行伍之人的通病,不过好在她总理兵部多年,总算锻炼出来了一点城府,当即警惕的道:“老身九十大寿,自然是喜事,至于其他喜事,今日不忙说也罢。”潘弼见这老太君竟不上当,当即拦住她道:“此事却是与天波府大有关联,老太君又何必吝惜这点时间,不妨听听吧。”他脸上带着灿烂的微笑,凭着他一副卖相极佳的皮囊,当真是能引人产生好感。
老太君听他说此事与天波府相关,便不得不小心谨慎起来,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潘弼无时无刻不想夺走杨家手中的军权,老太君自然不会大意,问道:“丞相不妨有话直说,老身是个急性子的人,这般弯弯绕绕的倒叫老身好不舒服!”潘弼呵呵一笑道:“恭喜老太君、贺喜老太君,我潘家有麟儿名为潘仁美,为人知书识礼颇有风采,于这符箓之术上也颇有些造诣,乃是大宋难得的俊才。吾儿对大元帅神思已久,下官便带吾儿求老太君一求,将大元帅许于我潘家麟儿为妻,岂不是一件大大的美事?”他呵呵笑着说完,眼神向上首宋皇的位置扫了扫,接着道:“陛下与贵妃娘娘也是这个意思,你我潘杨两家结为姻亲之好,两家共同扶住我主共镶盛世,未来必定传为佳话!”老太君见他几天前才派人刺杀自家曾孙女不成,今日竟敢厚着脸皮来求亲,当即大怒,道:“即便是陛下与娘娘的意思,但只要没有圣旨,便作不得数,更何况我杨家虎女,又岂能配给你潘家的犬子!”杨桂英也是听见了潘弼厚颜求亲,脸上神情也满是愤怒,紧紧捏着拳头,恨不得一拳将那厚颜无耻的丞相给打得粉身碎骨。原本站在她身边正羡慕的看文子符的杨镇疆却猛然跳了出来,将姐姐紧紧的护在了身后。
第82章 拳打丞相 (1)()
杨镇疆一张粉雕玉琢的小脸上写满了紧张,他将姐姐护在了身后,警惕的看着那潘弼,大声道:“你这奸贼,竟厚颜无耻的想向我姐姐求亲,你想也不要再想了,我姐姐已经有了意中人了!”他的童音清脆悦耳,远远的传了出去,但他毕竟年纪还小,周围人也不以为意,更何况大宋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儿女的亲事,如果没有长辈的许可,那便是苟合,是作不得数的。“老太君,你我两家正是门当户对,寻遍大宋,又哪里有这等般配的亲事,更何况此事由皇上主持,于你我两家也是大为荣耀,何不再多考虑考虑?”潘弼无视了杨家唯一男丁的发言,抬出皇帝的大驾来继续游说老太君答应这桩婚事,倒是他身后潘仁美,仿佛事不关己一般,只是眼观鼻鼻观心,静静的站在他老爹的身后。“勿需多言,老身绝不会将自家的女子许给一个外戚,何况你家潘仁美不过是酒囊饭袋罢了,便是陛下开口,老身也不会遵旨的!”老太君手中龙头拐杖重重一顿,发出一声巨大的响声,显然老太君的实力其实也不弱。
坐在上首的宋皇见老太君当着自己的面开口闭口全然瞧不起外戚,心中也有些不自在,他是极为宠爱潘贵妃的,自然对潘家也颇为优待,因此即便潘弼在朝堂上事事都想插上一手,他也不曾阻止。可老太君乃是大宋的砥柱之臣宋皇却是知道的,也不好太过得罪杨家,先帝真宗临死前可是千叮咛万嘱咐,万万不要伤了杨家的心,因此他也对杨家优待非常。他本想着凭着自己的面子,杨家无论如何也不会反对这门亲事,到时候潘杨两家结为秦晋之好,他也更加安心才是,可哪知道老太君听了潘弼求亲,根本毫不考虑就拒绝了,丝毫不给他这皇帝面子。潘贵妃轻轻依偎在宋皇怀里,见自己父亲求亲被拒,也有些恼了,当即大声道:“杨家倒是好大的胆子,便连皇上的意思也不屑一顾了,是不是想要造饭呐?正好皇上就坐在你杨家的大厅里,倒不如将皇上与哀家都拿下了吧!”她这话说得极为恶毒,历来谋反都是不可饶恕的大罪,凡是只要牵扯到谋反上,必定会血流成河。
老太君听潘贵妃如此污蔑杨家,却也不得不服软,杨家世代忠心保卫大宋,自然不愿背上造反的名头,因此老太君也不得不跪下向皇帝说明,我杨家忠心耿耿护卫大宋,是绝对不会有反心的,只是我家桂英如今是大宋的兵马大元帅,其婚事自然非同小可,贸然联姻只怕会引起大宋局势动荡等等。宋皇虽然昏庸,却是知道杨家是绝不可能谋反的,潘贵妃说这话也确实有些过分了。可他实在舍不得责备潘贵妃的不是,当即便点头道:“老太君勿需多虑,朕对杨家还是很信得过的。”他话还没说完,便感受到身边潘贵妃在悄悄拉扯自己的龙袍,转过头去时,便看到潘贵妃那秋水双瞳里映射出来的祈求之色,想起二人临出宫前,潘贵妃好好服侍了自己一番,恳请自己一定要玉成她弟弟的婚事,他当时心中爽快,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此刻潘贵妃悄悄拉他龙袍,却是提醒他莫要忘了出宫前答应自己的事情。“老太君还请听朕一言”宋皇实在抵敌不过潘贵妃这等美人儿的祈求神色,当即便接着说道:“杨家是我大宋中流砥柱,护卫我大宋已经两千多年,即便是寻遍地上界,也再无这等忠心不二的世家。
但潘丞相也是我大宋重臣,亦是我大宋的柱石之臣,潘杨两家皆为我大宋肱骨,若两家联姻,我大宋必定更加繁荣安定,朕也很愿意看到潘杨两家结为秦家,共同为我大宋万世基业出力。”老太君听到皇帝这样说,脸色登时一变,暗道:想不到这潘弼竟然说动了皇帝来求取这门亲事,可他又怎知潘家早就欲至我杨家于死地,求娶桂英过门不过是想夺取她手中的军权罢了,等那军权一到潘家手上,大宋朝的基业又还有谁能保全。可皇帝毕竟是皇帝,如果这亲事皇帝不曾亲口说希望潘杨两家结亲,那杨家自可假作不知皇帝的心意,可宋皇当着众多文臣武将的面将这话说了出来,杨家自然不能毫不理会,否则那便是大不敬了。即便再不愿意,杨家也还是尽忠于大宋的家族,而宋皇便是大宋朝如今的代表人物。“皇上老身”老太君低下头,一时间找不到什么话来反对皇帝的旨意,她脸上的神情有些茫然,一双老眼中渗出点点泪花,似乎在为自己的无力感到沮丧,又似乎是为大宋的未来担忧。她将龙头拐杖狠狠的在地上顿了几下,却依旧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不由求救似地看向符法真人这边。
她与符法真人商议过撮合文子符与杨桂英的事情,符法真人对此事也是大为赞成,如今要反驳皇帝的旨意,便只有指望这位大宋的守护神了。可符法真人就站在文子符身边,早就发现他对如今场面上的局势颇有不满,只怕这位文公子要借机发一次飙了。他也知道当今宋皇对自己不满,如果自己出面说项,只怕反而激得宋皇坚持己见,倒不如让这位文公子发发飚,闹上他一闹,此事自然会不了了之,顺便还可以让大宋上下见识见识这位大哲驸马的无双天赋,免得以后将这位奇才给得罪狠了。符法真人顾虑重重,对老太君的目光假作不知,只是微微向文子符那里靠了靠,低声道:“子符,一会还请手下留情,莫要伤了我大宋皇帝,否则贫道也不好说话。”见文子符不言不动,只是对场上局势冷眼旁观,他不由叹了口气,希望这位驸马爷能听进自己的话去。老太君见符法真人不肯帮忙,不由大为失望,她再次重重一顿手中龙头拐杖,正想拒绝皇帝的旨意,便听到大厅外传来一声朗笑,一位身穿紫袍,容貌清正的五十多岁的男人踏进了大厅,在他身后,一群同样穿紫袍,或年轻或苍老的男子鱼贯而入,最后跟着进来的两人竟是先帝指定的辅政大臣。
第83章 拳打丞相 (2)()
这当先进来之人正是如今大宋宗室最有影响力,实力也最为高深的信王赵正,也就是杨桂英的外公,他朗笑着带着十来个有些地位的宗室以及两位辅政大臣来给老太君贺寿,远远的便听到了宋皇说的希望潘杨两家结成亲家的事情。他几天前才从女儿那得到消息,说是老太君看上了大哲的那位奇才驸马,当时他便将宗室给召集在一起,说了那文子符在大哲的种种奇特之处,又特别说明此人天赋非比寻常,未来成就不可限量。大宋朝宗室虽然高手不少,但却没有希望会出现一位银级的符箓师,因此宗室中人都对符法真人如今日渐老去怀有忧虑,担忧符法真人万一仙逝,大宋便再没有了护国的强悍人物,如今听说那文子符成就只怕会比符法真人更高,又哪里会反对这联姻之举,何况杨家对大宋的忠心早就经历了两千年的战火考验,完全不必担心,那文子符既然对杨家的女子有好感,一旦联姻成功,只怕那杨家女子在文子符的身边地位会非同一般,到时候护卫大宋周全自然不是问题,因此宗室当即全体同意,一力促成此次联姻。
信王其实并不想这样急匆匆的跟文子符见面,可他听说潘弼竟带着厚礼亲自到天波府道贺,当即便猜到事情有异,因此便急急召集了几位有地位的宗室,又叫来两位辅政大臣,急匆匆赶到了天波府。他带着宗室们和两位辅政大臣才踏进天波府,便听到了皇帝说希望潘杨两家结亲的话,心知要糟,以杨家的忠义,只怕最终不得不委曲求全,将那杨桂英拱手送上。到时候与那文子符联姻不成,又凭什么让别人大哲的驸马来为你大宋出力,他当即便紧赶几步,发出一阵笑声,打断了老太君接下来要说的话。如今宋皇口谕都已经下达了,能让他收回成命的,便只有宗室中人了,而这位信王作为宗室中人的带头者,自然最有发言权。他进了大厅向宋皇拱了拱手,道声见过皇帝,便自己寻了个位置坐下,跟在他身后的宗室有样学样,也跟着他坐了下去。
信王在宗室中地位尊崇,再加上他实力强悍,同时又是当今皇帝的叔叔,自然不用对宋皇太过恭谨,他四下打量了一下满满当当站在大厅里的文武大臣,对方才大厅里发生的事情故作不知,说道:“今日老太君大寿,诸位大人倒是来得早,诚意也是很足,倒是本王来得迟了,还请老太君恕罪。”说着他向韩老太君拱拱手表示歉意,接着道:“方才听到大厅里似乎在说什么事情,不知本王可有这个荣幸,听上一听呢?”“皇叔来得正是时候,朕正要为潘丞相家的麟子说上一门亲事。”宋皇见信王到来,脸上神色不变,笑着说了一句。在他旁边的潘贵妃妩媚的笑着,轻轻给宋皇揉捏着肩膀。信王对这二人的亲密举动早已见怪不怪,微笑点头,转身对潘弼道:“如此说来,倒要恭喜潘丞相了。”那潘弼连连拱手,连连致谢,信王乃是杨桂英的外祖父,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