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连连喊了三遍,然后瞅了一个空档,突然之间,率先从隐蔽的洞穴中冲了出来,如同猛虎下山一般,他扑向了对面由下而上冲锋的林胡骑兵。
杜庆箭术十分了得,他一边向下冲,一边顺势弯弓搭箭,啪啪啪地一箭一箭射向林胡骑兵。随着他的反冲锋,合纵军的三百多军士也跳出了自己隐身之所,接连向下反冲过去。
由于合纵军的士卒时由上而下,他们占据了地利的优势,冲出去之后,又成功地避开了林胡人弓箭的攻击范围。因此,虽然在冲出来的过程中,死伤了成百的军士,但是成功了的二百来人还是给林胡骑兵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合纵军的军士们手中的箭射光了之后,他们就搬起了高岗上的石块,使劲地砸向了下面的林胡骑兵,这石块势大力沉,威力也不容小觑,被砸中的林胡人惨叫声不绝于耳。
然而林胡狼骑军也十分强悍,他们一边打马向上冲锋,一边还能弯弓射箭,发起阵阵反击,于是合纵军也死亡士卒越来越多。
两方人马很快就陷入了胶着之中,各方都有大量的死伤人员,林胡骑兵每向上冲锋一丈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而坚守在高岗半腰的合纵军也由于缺少了洞穴的隐身保护,直接暴露在林胡人的攻击范围之内,因此不断有人中箭后倒地不起。
杜庆看到战场的形势越来越朝着不利于自己一方发展,林胡狼骑军只出动了不到一半的兵力,自己一方就陷入到了艰难防御的局面,一旦更多的林胡骑兵加入战团,那他们如何能抵挡得住?
他心急如焚,听到林胡人呜呜的号角声就心烦,再远远地看到趾高气扬地在一处高地上指挥着的那个年轻的林胡将领,更觉得心中憋闷。
而此役林胡骑兵的指挥官伊忽此刻也不轻松,他望着成片倒下的冲锋骑兵,而再怎么努力也很难攻到高岗之上,伊忽同样心烦。
他也想过要暂且停止进攻,减少自己一方的伤亡。可是,冲锋进行到了一半,这还是在浪费了大量的羽箭压住住了对手的阵地之后,才堪堪向上前进了几十丈。
如果此刻放弃了进攻,把冲锋的骑兵撤退回来,那就等于是前功尽弃。因此,伊忽尽管心痛于自己一方的伤亡,但是还是咬着牙死撑,并不下达撤退的命令。
第570章 天神射手()
杜庆端详了一下林胡司号兵的位置,又观察了一下自己与林胡指挥官之间的距离,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杜庆让自己身边的四、五位军士向自己围拢了过来,他命令道:“你们给我做一下掩护,我另外有一项任务要完成。”
那些军士听到了杜庆的命令,急忙向他身边靠拢过来,在身前围城了一个临时的防御阵地,抵挡着林胡骑兵射来的羽箭,也不停地向正面的敌人射击和抛掷石块。
杜庆得到了片刻的喘息之机,他从后背取下了一支长弓,又从箭袋之中抓出来一把稍长一些的羽箭。这些箭矢比之于普通的箭要长了约半尺,箭身更为光滑,箭尖闪着银色的亮光,尖利无比。
杜庆将特制的箭矢搭上了长弓,然后瞄准了林胡人的司号兵,他们一共有两个人,站在北侧和西侧的林胡骑兵之后。
杜庆一松开了右手,一支特制的羽箭如同闪电流星般飞驰而出,倏忽之间就奔向了北侧的司号兵,那个号兵正在使劲地吹着牛角号,突然一支羽箭从正面飞来,贯胸而出,身体上出现了一个血窟窿。
司号兵尽管没有当场毙命,但是号角已然不能再吹响,刚才还响彻大地的号角之声,由于少了一个号角而声音减弱了很多。合纵军的士卒们感到了压力顿时一减,而林胡骑兵则感到了一阵惊诧。
在杜庆身边参加防御的军士看到了杜庆神射林胡司号兵的一幕,有人立马就夸赞道:“将军英武,箭术天下无双!”
杜庆并不答言,他接着又弯弓搭上了第二支箭,这一次他出箭的速度要比第一次快得多,大概是已经有了心得和经验吧,这快速射出的第二箭,也同样准确地射中了站在西侧的司号兵,也是如法炮制,贯胸而出。
随着这一箭的命中,阵地上林胡人的号角声顿时哑了,只剩下了双方交战士卒的喊叫声。冲锋着的林胡骑兵傻了眼,他们没有了号角的指挥,不知是不是应该继续向高岗上冲锋。
这时,林胡骑兵几乎同时将目光集中向站在高处的指挥官伊忽,想要用眼睛来看看伊忽的将令。而伊忽在刚才的第一次号角声减弱之时,已经觉察到战场上形势的变化,他正以目光逡巡着阵地,想要搞明白发生了什么。
他还没有看出个究竟,接着,就发生了第二次的号角哑声。这一回伊忽想到了自己一方的司号兵可能是受到了合纵军的羽箭攻击,他也不由得心惊于射箭之人的臂力和箭术。这等长距离地羽箭杀人,简直比登天还难,作为一个每天骑马射箭的林胡人,伊忽怎么能不明白这一点。
因为羽箭并非是在半空中直来直去地飞行,它会随着距离的增长而有一定程度的弯折,如果不是天生具有射箭的体质和禀赋,再加之长时间艰苦的磨练,常人很难做到长距离精准地射杀猎物。
而在自己十分小瞧的中原人那里,竟然有这等功力卓绝的神射手,这种人在林胡部落中也非世世皆出的人才。如果有这样的人出现在部落中,那都是天神一样的存在,受到整个部落顶礼膜拜的。伊忽本人,只是听部落中的老人曾经谈起过历史上曾出现的天神射手,他自己根本就没有看到过。
然而,这个现象竟然出现在了自己的眼前:两个司号兵,距离高岗盯上的对手起码有二、三百丈的距离,竟然被对手的羽箭射中,并且当场毙命,这简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伊忽惊诧之下,他还来不及反应过来,所以尽管林胡的骑兵们都往自己这里看,但他想都未想到该继续进攻,还是暂时后撤。
没有了林胡人打仗时习惯使用的号角声,这就等于是作战的将军少了手中的兵刃,这可急坏了伊忽这个指挥官,他骑着战马,在高处团团转,急忙向自己身边的侍卫们发令道:“快准备令旗,用旗语指挥作战。”
也多亏伊忽在高处转圈,他才躲过了一劫,因为刚才杜庆也将他列入了射杀的目标。他在先后两箭放倒了林胡人的司号兵之后,抽出了第三支长箭,搭在了弓弦上。
杜庆向林胡骑兵的指挥官伊忽瞄准,奈何伊忽骑着马在高处转来转去,很难定位目标。杜庆足足瞄准了有一刻钟,还是寻找不到最合适的出箭时机。后来,杜庆也感觉到自己瞄准的眼睛有些发酸,拉弓的右手也有些发抖。
他心知自己不能再等下去了,于是就在感觉差不多的刹那间,松开了弓弦。长箭破空而出,嗖地一声,就飞向了伊忽。
此刻伊忽正张开了双臂,示意侍卫们把临时取出啦的令旗展开,他准备着传达下第一道命令:“继续进攻,绝不停止。”
可是,还没等他把命令发布出去,右肩膀就觉得一阵撕裂般的疼痛,他扭脸一看,一支长箭竟然贯透了自己的肩部铠甲,深深地射进了自己的臂膀之中。
伊忽啊呀了一声,疼得呲牙咧嘴,这一刻他哪里还能顾得上再发布进攻的命令,这一箭的威力令他几乎心胆俱裂,十分地惊慌和恐惧。
伊忽所害怕的是,对手中的那位天神射手接着再向自己放箭,这第一支箭已经将自己的肩膀处铠甲穿透,那第二箭如果正中胸口、或者是咽喉等要害部位,那还不是一箭就毙命了!
伊忽惶急之下,急忙用皮鞭狠狠地抽了战马的屁股几下,连向着自己身边的侍卫交代一声的心情也没有,就匆匆忙忙地从高处纵马而下。
伊忽打马狂奔了三十多丈之后,他才停了下来,他这时方敢调转马头,向高岗张望,寻找那个百丈之外精准命中目标的天神射手。
杜庆第三支箭射中了伊忽之后,身边的合纵军士卒顿时欢呼起来,他们喊道:“林胡人的头目都给射伤了,逃跑了,怂包了!杜将军万岁!”
第571章 最后的突围()
随着这呼喊之声骤起,合纵军的剩下的军卒们的士气为之一振,加紧了反击的攻势,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而林胡冲锋的骑兵部队则是相反的反应。他们本来听不到指挥冲锋的号角之声时,就觉得战场上形势发生了大变化,有些泄气,攻击的锋芒锐减,冲锋的脚步几乎停顿了下来。
这些人还不敢退后下去,只能是拼尽全力地招架着上面合纵军士卒的羽箭和石块。他们在等待着指挥官伊忽的下一步的指令,然而,有的距离伊忽比较近一些的,眼睛又好使的骑兵,赫然发现伊忽臂膀上中了箭,一溜烟儿地逃跑了开去。
连指挥官都奔逃而去,那些冲锋的骑兵还坚持个什么劲儿,再加上高岗上的合纵军士气大振,呼喝之声震天响,箭矢和石块的密度加大了很多。林胡冲锋的骑兵就吃不消了,有的人带头往后退缩,阵脚开始动摇了。
只要有几个人带头后撤,随之而来的就是成批的人紧随着后撤,再后来又是成片的骑兵撤退,兵败如山倒,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后终于演变成了四个方面的所有原本冲锋的骑兵,全部乱了阵脚,纷纷逃下了山岗。
合纵军的士卒们见敌人终于被打退了下去,他们无不欢呼雀跃,有人还追上去了几步,向后撤的林胡骑兵追加了几大块巨石。那些后撤的林胡骑兵也无心恋战,他们只顾向下面跑去。
杜庆带着剩下的一百多名没有受伤的合纵军士卒,将散落在半腰处的合纵军伤员和尸身抬回到了高岗之上。那些身体无碍的士卒纷纷给受伤的士卒包扎伤口,有的人挖开了地道,掩埋失去的同伴的尸体。
合纵军士卒们一边忙乱着,一边还在谈论着杜庆将军的神勇,有的人就说道:“杜将军真乃神人也,三箭射退几万的林胡骑兵,这岂非上天所授!”
惟独杜庆听到这些夸赞的话语,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他只是苦笑了几下,算作是对于部下客气地回应。
杜庆深知,战役还远未结束,林胡人不过是伤亡了上千人,而他们剩余的兵力还有十几倍于伤亡之人,就连参与进攻的林胡骑兵,伤亡人数也不过是其中的少数而已。
林胡骑兵的指挥官几乎不用动用预备队,仅是使用这参与进攻的第一波兵力,就可以再发动一次凌厉的攻势。
而自己这一方,在连续三波被强攻之下,伤亡了三分之二的军士。尽管他们毙敌人数远超过了自己的伤亡,奈何高岗之上的合纵军士卒兵员本来就相较于林胡人少的可怜,因此哪里能坚守到林胡人撤退的那一刻。
杜庆心想:“除非是有奇迹出现,神兵天降什么的,否则,自己恐怕今天就要葬身在这高岗之上。可叹的是,自己从军近十年,大小战役参加了不下二十多场,总盼望着有一天能指挥千军万马,与赵国的敌人在更大的战场上决一雌雄,然而,最后竟然被困死在这小小的高岗之上。”
杜庆想到这里,不禁长叹了一声,他强打起精神来,向部下说道:“趁着林胡人短时间还不敢再次发动进攻,咱们好好地休息一下。过一会儿,我会根据形势,带着大家或拼杀一番,决死在这高岗之上。或者伺机突围而出。大丈夫投身疆场,总须快意恩仇一回,今天看来正是我们放手一搏的时刻。”
杜庆等人在高岗上等待着林胡人发起新一轮的进攻,几乎都不抱着太大的突围的希望。但是,就在此时,他们发现林胡人的阵营开始有些骚动了起来。
这场骚动发生在东南方向,杜庆的手下有人看到了那里的林胡骑兵人马被惊动了,影绰绰地几千匹战马来回地奔突着。
首先发现状况的人惊呼了一声,赶紧喊叫着杜庆,并指示给大家看。杜庆用目凝神一细看,果然看见了林胡骑兵的异动。他再环顾一下四周,发觉东南方向有了骚动之后,其它三个方面的林胡骑兵也失去了安静,好像各路林胡骑兵的编队都行动了起来。
杜庆心想:“这不会是林胡狼骑军的自乱阵脚,一定是有其它的部队骚扰了林胡骑兵的阵营,否则,正在专注于攻打高岗的林胡人怎么会放下进行的攻战,转而去做它事?”
杜庆敏锐地意识到:“这正是我们高岗上剩余的合纵军突围的最后机会。如若不趁着林胡人的骚动出击,那么等到林胡狼骑军安定了下来,以自己的一百多人的队伍,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突围无异于是以卵击石。”
杜庆急忙命令道:“所有的军士们听着,你们看到东南方向上林胡人的骚动了吗?我们趁着他们的这股乱劲儿,抓紧时间从那里突围出去。”
他手指着东南,又道:“你们全部跟随在我的身后,一定要冲进他们的乱阵之中。不许恋战,只要一个劲儿地向东南方向冲出去即可。”
“能冲出去一个是一个,不许回头,不许恋战。如果是我本人受伤倒地,也不许你们任何人营救!”
杜庆此番话语讲得十分地慷慨激昂,军士们听得热血澎湃,大家都高呼:“众志成城,一定要冲杀出去!”
杜庆于是就将手下编为了三个分队,第一个分队负责猛冲猛打,奋力向前。第二个分队协同作战,帮助清理前进障碍。第三个分队殿后,负责阻滞后面可能的追兵。
一切安排就绪之后,杜庆立刻就率领着军士们,旋风一般地卷下了山岗。他们并没有大张声势,而是紧张有序地推进。
由于东南方向上的林胡骑兵发生了异动,这个方面的林胡骑兵都被异动所吸引,所以杜庆等人接近了林胡人的阵地,竟然没有遇到有效的阻击和拦截。
杜庆心中大喜,他趁乱冲到了林胡骑兵阵地之中,遇到有敌兵阻拦,就短兵相接地迎战。由于他们的队伍是井然有序的,所以前面的人一旦遇到了阻拦,发生了战斗,后面的同伴立刻赶上来,合击阻截之敌,如此则迅速解决了战斗。
杜庆率领的小分队像是一把尖刀一样,插进了林胡骑兵的营地之中,他们一路进展顺利。当然这也与林胡骑兵的注意力不在他们身上有极大的关系,故而,杜庆等人反而成了一股生力军,从林胡人的阵地上杀开了一条血路。
等到他们冲开了阵地,接近了边缘地带,这时才发现,原来是自己一方的合纵军部队赶来了此地,他们正与高岗之下东南方向的林胡骑兵展开了激战。
杜庆大喜过望,他振臂一呼,对自己的手下喊道:“儿郎们加把劲儿,咱们自己人前来解救我们了!”部下的军士精神为之一振,更是奋勇争先,他们很快就冲到了交战的最前沿。
东南方向的林胡骑兵不足五千人,而合纵军前来救援的部队却有上万人之多,领头的将官正是杜庆的老搭档,又瘦又高的赵国都尉徐路。徐路指挥着前来救援的合纵军,分两路围攻东南之处的林胡骑兵,激战正酣,猛然看到了杜庆从林胡骑兵的夹缝中杀了出来。
徐路向杜庆高声喊道:“杜庆将军,我们前来救你们了,快快向我们靠拢过来。”
杜庆顺着喊声望去,看到了徐路瘦高的身影,他也急忙回应道:“徐路将军,你们怎么找到我们的?你们来得太及时了。”
徐路见两人之间尚有十来丈远,而且杜庆还没有完全摆脱林胡骑兵的纠缠,就向他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