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赵国的太子被困在晋阳,我就不信赵语和苏秦还有心思去办什么合纵大会,只怕是他们有心要办,但是其它诸侯也看他们的笑话吧。”
“他们不是要在重阳日举行会盟大会吗?现在距离这个日期不到十天,我们只需围困晋阳十天即可。过了重阳日约定的会盟期限,各国诸侯执政大臣纷纷散去,这会盟之事也就算完了。”
公孙延和曼陀听罢了张仪的分析,都认为张仪谋略深远,策划得非常得当。曼陀又向张仪伸出了大拇指,呜啦呜啦地用林胡语夸赞了张仪几句。
张仪统领着秦魏联军和林胡骑兵在霍太山通往邯郸的道路上等候了不到两个时辰,张仪就下令大军开拔,转进晋阳城方向。这一次他汲取教训,并没有分兵前进,而是把近五万人全部拢聚了起来,编成了纵队,一起开赴晋阳城。
在半路上经过东阳坡的时候,张仪察看了一下四周的情况,发觉了屈辛等人布置的伏击阵的遗留痕迹,张仪指点给公孙延和曼陀看,他们两人见状,再次夸赞张仪有先见之明,庆幸自己听从了张仪的意见,才避免了被伏击的命运。
张仪转而找来了曼陀的翻译之人,让他向曼陀转述:当务之急,是要曼陀贤王再禀明林胡单于阁下,请求再多派两万林胡骑兵,会合于晋阳城下,加强对于晋阳的围困。秦、魏两国都离晋阳十分遥远,派兵前来很不现实,只能求助于林胡单于。秦国准备了大量的粟米,如果单于答应了下来,愿以三万斛粟米相送于林胡部落。”
翻译者将张仪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曼陀,曼陀起初脸色一沉,很不高兴,但是后来却又笑逐颜开起来。张仪目不转睛地盯着曼陀,从他的表情上就可以看出,曼陀原来是以为张仪提出的是空口白牙的请求,所以才心生不满吧。
大概后来曼陀又听到了十万斛粟米的回落,这才脸色由阴转晴,欣喜了起来。
曼陀点了点头,又冲着张仪笑了一笑,他笑起来时,呲牙咧嘴的,把张仪给吓了一大跳,定睛看时,才发觉曼陀是不怒反喜,那表情是笑容而不是恼怒。
曼陀让翻译告诉张仪:“只要秦国肯支付粟米,增兵就不成问题,现在关键是秦国怎么把粮食运到林胡,让林胡人看到了实惠?”
张仪一听,心中有些不快,但他没有流露于表情。他心想:“人言胡人逐利而为,不见兔子不撒鹰,果真如此。”
张仪随即向曼陀做出了保证,他当即手书一封奏报,让手下的军士打马扬鞭地送回到咸阳,请秦王赢驷准备三万斛粟米,送到林胡单于的王庭。
派遣送密报的人走了,张仪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曼陀,曼陀也呜哩哇啦地讲了一通,布置人回去送信,他随即也派出了两名骑士,离开了部队单独赶路去了。
翻译过来告诉张仪,曼陀也派人送情报给单于,让单于在王庭接收秦国运进的粟米,一旦货到,即刻起兵前来晋阳参战。
安排好了这一切之后,张仪带着几万多林胡人装束的部队,浩浩荡荡地开往晋阳。
临近晋阳城时,张仪让部队暂停了下来,他将部队均分为四个部分,各以一万多的骑兵为一个纵队,分别守住了晋阳城的四个城门,纵队之间相互接应,一旦城中的人突围,四支纵队就相互配合截杀。
此时太子赵雍已经到达晋阳城两个时辰,他下令晋阳城城门紧闭,以防止林胡骑兵随后冲进城里来。
可怜晋阳的百姓,本来生活十分地平静,人们进出城门,忙着自己的生意和其它活计,现在突然之间就陷入了恐慌之中。城中谣言四起,都说是林胡人来了十万大军,将晋阳城团团围住,谁出城去,让林胡人逮着了,不由分说,咔嚓就是一刀,然后弃尸荒野。
晋阳城中家家户户关上了房门,在自家的屋子里躲避可能随时降临的战祸。在这样的时代里,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仿佛已经变成了生活中很平常的一部分。不是诸侯国之间的你拼我杀的征战,就是游荡民族的抢掠,生活很不太平。
太子进到晋阳城,下榻在旧都的宫室之中,目前这里尚留有一百多人,看管和打扫宫室,以备国君和其他王室贵族偶尔的光顾。他们没想到这一次非比寻常,太子突然狼狈而来,跟随着他的还有三万多的身穿不同国家衣服的士卒。
屈辛想了一下,认为不能将这三万合纵军全部布防在晋阳城中,那样显得太孤单,缺乏灵活机动。他建议自己率领着一万多的部队,到晋阳的南边一座名叫集义的小城驻扎,以呼应城中的守军,万一将来城里的太子突围,他还可以在外围做一个接应。
周绍觉得屈辛的提议很不错,他于是在太子面前极力赞成屈辛的这个主意。太子稍一思忖:“那屈辛本来所率的就不是赵国人,他哪里肯完全听从于我。如果我今天非要和他对着干,恐怕他撒手不管,跑了也未可知。我不如做一个顺水人情,就听他一回吧。”
太子答应下来,屈辛于是就带着合纵军一万部队开赴了集义小城驻扎。没想到后来还果真是这支分散出来的机动部队,在关键时刻起了大作用。
当天下午,张仪的部队开赴到晋阳城的四面安营扎寨,在城头上观敌瞭阵的周绍一看,登时吃惊地张着大嘴,眼睛转都不转一下。他心说:“尔母的,怎么凭空多了这么多的林胡骑兵?”
周绍听赵希介绍,说林胡人不过是三万人,但是看到城外的这个阵势,分明有五万人,自己一方的部队不过是刚好三万人,如果全部投入到战场,恐怕也不是对手。
谁不知道林胡骑兵的厉害?这些人打仗时勇猛异常,一副不要命的架势,而且骑术精熟,箭法高超,往往都是以一敌十的主儿,硬拼下去,合纵军非吃大亏不可。
周绍急忙派人去找赵希,让他到城楼上看看城外的情形。赵希刚进城时,忙着为太子整饬住宿的房舍,安排衣食住行,还没有彻底安顿好,就接到了周绍的讯息。
赵希看到前来报信的军士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神情格外地慌张,心头一紧,觉得周绍不会无缘无故地让他紧急去城楼观敌。
赵希顾不上手头的活计,急忙随着报信的军士一起到了晋阳城的东门,上了城楼,见周绍正叉着腰,来回地踱步,眼中像是要喷出火来,很是恼怒。
周绍看到赵希来了,他往前几步,拉住了赵希的手,说道:“赵大夫快来看看,这林胡人哪里只有三万人,我看足有五万的部队。”
周绍拉着赵希,沿着晋阳城的城墙,往南、西、北面走了一圈,指点林胡人的营寨给他看。赵希看到了四个城门之外的高地上都扎起了高大的营寨,营寨来来往往的人影穿梭忙碌,一看就不是要驻扎一、两天就走的模样。
赵希顿时傻了眼,他原本估计林胡人只是图一时之利,从后面追得快,见无利可图,将来退得也会很快,没想到他们竟然也像模像样地扎起了中原人部队那种营寨来了。
不过赵希很快也觉察出了其中的蹊跷:“这林胡人天生就是逐水草而居的,他们连固定的居所都不建,怎么会像中原人一样扎起了营寨?”
第556章 可怕的弱点()
赵希急忙反拉着周绍的手,向他指点着城外的整整齐齐的营寨,说道:“周将军,你看出一些异样来没有?”
周绍摇了摇头,回道:“恕我愚钝,看不出什么不对劲儿之处。”
赵希说道:“林胡人根本不会搭营寨,他们打仗都是随时来,随时走的,哪里搞得像模像样地搭建营寨。可是你看城外的那些营寨的规模和形制,都是我们中原人的样子啊。”
赵希点拨之下,周绍也明白了过来,他啊呀地一声喊出来,叫道:“可不是嘛,这营寨分明就是中原诸侯的部队才搭建成那样的。”
“这么说来,这包围着晋阳城的敌人,不止是林胡的狼骑军,一定是另外还有中原诸侯的部队喽!”
赵希肯定地点了点头,说道:“一点都不错,我还纳闷这林胡部落即便是出动了精锐的狼骑军,也不敢深入到赵国的腹地这么远,一定是什么人在帮着他们。这回确定了,应该是有诸侯国的内应混进了赵国。”
赵希又想起了赵侯和苏秦所要举办的合纵联盟的洹水大会,他不无埋怨地说道:“这也难怪,赵国本是一个边远的小国,却非要强出头,办什么合纵大会,这下子招惹得其他诸侯不满,保不齐有诸侯怀恨在心,暗中策划了绑架赵国太子的阴谋,目的正是要搅散了大会。”
周绍不愿意听赵希一个劲儿地抱怨的话语,他气呼呼地瞪眼看着赵希,不搭腔。但是赵希却不以为意,他接着又道:“好端端地惹出了这么多麻烦事儿,连太子都牵扯进去,赵国真是得不偿失啊!”
周绍见赵希还在往下说,他尽管比赵希在官职上低几个等级,而且自己觉得笨嘴拙舌,不怎么会说话,但是也忍耐不住心中的火气,他闷闷地回敬赵希道:“出了这样的事,苏丞相也着急,故而派了三万名合纵军前来解救。”
“一心为国办事的人,总会得罪一些光靠嘴乱讲的人,保不齐还落井下石,煽风点火。林胡狼骑军现驻扎在城外,晋阳城危在旦夕之间,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安全撤离,直说不做,林胡人恐怕也不会退去吧?”
赵希本以为自己讲出来的话,虽然周绍不一定爱听,但是也不敢顶撞,然而,周绍却是一个直性子,他根本不管你赵希是什么身份,有话就直说,搞得赵希灰头土脸的,他气得指着周绍,说道:“你,你说什么……”
周绍却一发不可收拾,他不给赵希插话的机会,接着说道:“我本是一个武将,对这些明争暗斗的事儿不感兴趣,只知一心为赵国出力打仗,但是我并不糊涂,谁真心对国家付出,夙夜操劳,谁光说不练,自诩为直谏,可是心眼儿小得和针尖一样,我看得一清二楚。”
他的这番讥刺的话已经够让赵希下不来台,可是周绍接着又道:“想必连我都能看出来的情形,赵国其他那些聪明人更是心知肚明了吧。你说是不是这样的呢?赵大夫?”
赵希让周绍给气得连话都将不出来,他有心反驳周绍,可是一反驳,不正承认自己是周绍所指的“光说不练”的小人了吗?然而不反驳,却明明知道周绍嘲讽的人就是自己,心中能不气愤?
赵希不说话了,他同时也感觉到自己还真不能得罪周绍这样的武将,起码现在不是一个与周绍论理的时候。兵荒马乱之际,自己一个文臣,不能亲手上阵杀敌,又不能排兵布阵,最终还不是得依靠人家周绍这样的武将?
赵希问周绍道:“周将军,现在情况看起来很不妙,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办才好呢?”
周绍没好气地回道:“你现在问我,仓促之下,我能想出来什么好办法?当初太子主张冒险回邯郸,你认为晋阳城比较坚固险峻,林胡人即便追上来了,很快也会退兵。太子听了你的劝告,来到了晋阳,可是却满不是那么回事。”
赵希分辩道:“我也不能未卜先知啊,我哪里知道林胡人和中原诸侯勾结在了一起。现在出了这样的大事,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我一个人身上,这也不公平啊!”
赵希被周绍给嘲讽急了,他心中也很是不快,所以就为自己辩解了几句。但是,周绍却不买账,他对于赵希屡次地诋毁苏秦十分不满,而且也厌恶他总是自以为正确的高姿态,所以有意要杀杀他的威风。
周绍说道:“太子是你赵大夫带到晋阳城里来的,想必你也有办法能保护他的安全。我们只能是尽最大可能抵御住林胡人的攻城,不让他们进到城里来。你既然能提出那样的主张,应该是想到了可能的后果,因此还是你来想一个万全之策吧。”
赵希此时急得心都快要蹦出来了,他见周绍一副不管不顾的模样,心知自己还是要和他好说好商量,不然把周绍惹急了,他还真可能弃城而去。那时,赵希如何能保得住太子?
赵希主动拱手向周绍行礼,说道:“大敌当前,我们赵国内部不能乱了套。刚才我言谈之中对周将军有所冒犯,万望周将军大人大量,宽宥在下。我是一个文臣,真刀真枪地拼杀自然远不及你周将军,关键时刻还是要周将军你这样的英武大将,才能救得了太子。”
赵希说出了这些软话,周绍反而觉得自己刚才的话对他有所刺激,感到了一丝难为情。他搔了搔发际,说道:“赵大夫不要心急,我想如果我们齐心协力,再动员一些晋阳城中的居民,拿起武器,与城中的两万合纵军一起,共同守护住晋阳城的城墙,那城外敌军四、五万人的部队,想要攻进晋阳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赵希还是那么着急,他说道:“周将军有所不知,这晋阳城有一个可怕的弱点,如果被敌人利用了,那咱们恐怕一个都逃不脱的。”
周绍惊诧地“啊”了一声,急忙问道:“是什么弱点,麻烦赵大夫明示。”
第557章 往事重提()
赵希回道:“不知周将军听说过赵国开国国君赵襄子守晋阳的故事?”
周绍点了点头,回道:“听说过啊,赵襄子本来被智伯瑶联合魏桓子、韩康子给围在了晋阳城,连连困了三个多月,晋阳城几乎被攻破之际,赵襄子反而联合魏桓子和韩康子,反击智伯瑶,将智伯瑶击败,并瓜分了他的领地,从此赵、魏、韩三家成为了晋国的三大势力,最终也瓜分了晋国。”
周绍补充了一句:“这个故事赵国连小儿都一清二楚,我当然是耳熟能详的了。赵大夫为何提起了这段往事?”
赵希看着周绍,接着再问道:“那你知道魏桓子和韩康子好端端地为何与智伯瑶反目成仇,反而与赵国联合起来了呢?”
周绍对这个内情不是很了解,他望着赵希,问道:“是啊,这是为什么呢?”
赵希回道:“那时智伯瑶久攻晋阳不下,就利用晋阳临近汾水的地形特点,把汾水引来城下,用水来灌城,可怜当时城中都被水给淹透了,但是赵襄子率领的子弟兵仍然坚决不投降。后来智伯瑶就不停地加高水位,晋阳城头的水都漫到了距离顶端不足三块版筑的高度。晋阳城岌岌可危,城破之时就在眼前。”
周绍瞪大眼睛听着,这段往事他也曾听说过,但是不如赵希今天讲得这么详细,这么危急。周绍不由地插言问道:“那后来又怎么样了?”
赵希接着说道:“这时,智伯瑶感到万分地欣喜,洋洋得意,他领着魏桓子和韩康子,站在城外的高地上,手指着晋阳城的城头,向两人说:‘你俩来看,这晋阳城不就马上唾手可得了吗?原来我只是想这汾水能阻挡敌人进攻,但今日才知道,这江河之水也能毁灭一个国家啊!’
“那魏桓子和韩康子当时就吓得脸色大变,互相看了一眼,彼此会了意。因为魏桓子的都城安邑,韩康子的都城平阳,附近都有一条河流,智伯瑶能引汾水灌晋阳,灭赵襄子,当然也可以如法炮制,灭掉安邑和平阳。因此这两个人暗暗就对智伯瑶起了戒心,心存了反意。”
“恰巧当天夜里,赵襄子派了自己门客张孟到城外的军营劝说魏桓子和韩康子反戈一击。这两人当即就答应下来。于是,他们三家就暗中约定了第二天晚上同时举兵,一里一外,合击智伯瑶于晋阳城下。可怜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