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发动机,是在非洲基地制造完成,随船运送过来。
在靠近谷底,山腹基地大门地位置,他们见到了两座极为庞大的厂房。左边地是机体制造厂房,是从非洲基地特别运送来的专用大型制造设备,对机体进行一次成型加工。
右边的是总装车间,也充当空天飞机的机库。
空天飞机总长九十来米,这两座厂房也显得格外巨大,跨度达到了近两百米,是有两座厂房合并而成。
在总装车间兼机库,他们见到了梦中已经无数次看到的空天飞机。
在虚拟网络中,他们其实已经熟悉制造完成之后,空天飞机的最终外观,但此时望着银白色机身,感受着那独特的金属光泽,每个人都情绪失控,飞快地奔向了他们的座驾。
真正站在空天飞机面前,他们才深刻地体会到,这个飞行器的庞大。
九米高的机身,如果仅仅是一个数字,他们并没有直观地感受。但此刻站在机首位置,仰望着略微上翘的机头,他们才感到,这个家伙是如此之高。
就如同站在地面,仰望三楼的楼顶。
从机头看向机尾,长长的身躯逐渐向两边扩展开来,形似一个锐三角形。机头,就是箭头!
空天飞机尾部的喷气管道,就足足有一个小水管道那么粗。组合式发动机就占据了整个空天飞机三分之一的位置。孙老新研制出来的合金配方,才是发动机最终定型采用的合金材料。比起数据收集机,每个发动机只能全功率工作数十小时即报废的低效率,采用了新型的合金,制作出来的发动
寿命达到了六百一十一个小时的理论数值,至少可以进行十多次跨大气层飞行。如果使用得当,还能达到二十几次的理想使用期限。
就这一点来说,空天飞机的使用成本要比航天飞机低得多,但还没有达到乌托邦计划所必需的数百次往返飞行所需要求。
材料部门正在进行进一步研究。
现在他们有了光学超级电脑,研究进度再一次提升。可是不计其数的配方需要他们验证,有些虚拟研究明明已经出了成果,可是为了保证飞行安全,他们也不得不进行大量的实际试验,以取得更准确的数据。
为了帮助他们的研究,寰宇公司总部已经紧急制作了几套自主综合实验室,运往非洲基地,供材料部门使用。
在空天飞机中段,则是由开合式装置组成的载货舱。
空天飞机的载货量。达到了二十九吨。虽然和机身自重一百多吨比起来,这个数字微不足道。但考虑到空天飞机特别的机身外形,不适宜于大气层内飞行,要突破地心吸力,必须有足够的燃料支持。这个载货数据,已经非常之高了。
但是,要建造一个大型的空间站,动辄需要将数百吨地材料运送到外太空。靠空天飞机二十九吨的运载量。要建成一个大型空间站,也许要往返飞行二三十次。
为此,空天飞机少说也要报废两个发动机!
因此,对于所有知道乌托邦计划。并对此抱有期望的人们,都知道,空天飞机只意味着计划的第一步。要想在月球建立基地,除了中转空间站。还需要运送大量的建设物资过去。这就需要另一艘专门用于地月飞行的太空梭。
要完成这个目标,暂时还非常困难。
星际航行,何其之难。
韩坤他们抵达基地两个星期以后,经过充足的休息。才开始了正式的飞行测试。
总体来说,经过在盘古世界地虚拟测试,和数据收集机的验证修改。这款原型机的功能已经足够完善。只不过。之前的测试。都没有进行载人测试,当飞行员真实操控空天飞机地时候。又是怎样的感受,光靠仪器,还不能给出所有答案,需要飞行员们自己去体验。
韩坤他们每个人,都穿着厚重的抗荷代偿航天联合服,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坐进了座舱。
空天飞机飞行过载极大,没有专用服装保护,那无疑是自杀。
抗荷代偿联合服其实是多种特种装备地联合体,分别具有抗过载、为飞行员提供高空巡航压力、大气层外防太空辐射等多种功效。
大过载下,空气压缩机会对抗荷服充气,对下肢、腹部施加压力,迫使血液尽量不要向下半身涌入,保证头部血液正常供给。
飞行器进入高空,密封座舱会施加足够压力,以保证身体内外气压平衡。一旦出现密封失灵,代偿服则向人体躯干、四肢施加一定压力,以保证体内外压力平衡,防止肺脏损伤,保证各器官正常工作。
进入太空,内外压力的平衡,会造成血液内氧的气化,出现体积膨胀,严重危及人生命安全。
太空服就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营造一个平衡地压力环境,保证飞行员不会受到伤害。
而且,太空服还要保护飞行员,不致受到太空中的各种射线、微流星体、高低温伤害,并为航天员供氧。
整个联合服,采用了多种特殊材料制成,其本身的价值,就高达数百万欧元!
韩坤等感到身体被联合服紧紧束缚,活动很不方便。
但他们也知道,这套联合服在大气层里会显得很笨拙,当进入微重力环境地时候,却会显得很轻。空天飞机不是战斗机,不需要在大气层里待太长时间,只要加速度上去了,就会启动火箭发动机,将他们送上低轨道。
他们地座舱,也是呈向后倾斜姿态,这也是为了让飞行员,能够抗更大负荷。
韩坤和另外一名飞行员是正副驾驶,他们也是选拔出来,抗负荷最大地飞行员,两人的抗正负荷分别达到了五点八和五点五。加上抗荷服,和主动做M1动作(就是屏气,缓慢呼出,每次五秒钟),可以提高一点五个G地耐力。
而倾斜的座舱,平时呈十三度角倾斜,仪表盘等都处于同一倾斜角度,这也是为了帮助飞行员,抵御更大的过载压力。在八到十个G的超重环境下,座椅会倾斜到六十五度,这可以帮助飞行员,再提高两到三个G的过载。
不过,在大过载飞行中,飞行员的体力会急剧下降,飞行下来,会感到极度疲倦。
韩坤等六名飞行员,都经过长达两年的高过载练习,最高过载达到了十个G!在最高过载的情况下,也只有他和另一名飞行员,清醒的头脑,操控空天飞机。
有飞行员,甚至在高过载模拟飞行时候,直接晕过去的。幸好监视器察觉到了他的生理机能紊乱,赶快停止模拟飞行器,将他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正是经过了艰苦的训练,严格到近乎苛刻的模拟练习,他们才有信心,驾驶这款最先进的空天飞机,飞上太空。
所有的飞行员都一丝不芶地检查着仪器仪表。
虽然他们都知道,这些仪表都经过严密的严查,绝对不会出错。但谁也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在他们成为飞行员的那一天起,就没有一丝丝疏忽的特权:除非拿生命当儿戏!
“动力控制室,一切正常!”
“舱内仪器仪表,检查正常!”
“舱门已经关闭,所有舱室控制一切正常!”
“生命维持系统,工作正常!”
从飞行小组各个工作位置,传来了飞行员们的检查报告,在韩坤的头盔耳麦中响起。
他的右侧,另一名飞行员也检查完毕,向他报告:“主控室仪器仪表,检查正常!可以起飞!”
韩坤再最后察看了一遍液晶屏幕上,所有的仪器仪表,都显现出正常的绿灯,才打开送话器,向塔台报告:“空一号特勤编组汇报,我们已经准备完毕,所有仪器仪表均工作证行,请求进入跑道!”
耳麦中,传来塔台的声音:“塔台收到,所有讯号均正常,声音很清晰。跑道已清理,允许进入。”
机库大门,缓缓向两旁缩进。
一缕阳光,从大门口照射进来,将座舱里,染成金黄一片。
今天是个好天气。
韩坤推下手擎,机身轻轻一颤,发动机开始工作。眼前,是湛蓝的天空。
正文 第二百六十七章 中国世纪
更新时间:2008…10…14 18:52:34 本章字数:6683
日本嘉手雷达站,昨天监测到中国大陆,一次不同寻中国方面的一架不明型号的飞行器,从西南内陆地区起飞,在八千米高空盘旋了半个多小时,加速到十五个G,达数十公里,直接冲出了大气层。此后,该飞行器采用火箭助推,一直飞行到距离地面六百多公里的低轨道,其间火箭多次关机,采用滑翔飞行。这是人类第一次有飞行器,直接从地面飞向太空,并到达低轨道……”
“国际空间站证实,昨天,中国的一艘新型号跨空间飞行器,进入了低轨道,并沿轨道绕地球飞行了三圈。其后,该飞行器火箭发动机启动,回到了大气层。俄罗斯宇航员若尔金认为,是时候让中国加入太空俱乐部了,不应该让政治,成为阻碍各国展开太空探索的绊脚石。”
“休斯敦宇航中心确认,中国的新型号飞行器,的确是从地面起飞,并直接进入太空的。它绕地球飞行的行为,是在向美国挑衅,还是什么,暂时还不清楚。”
“美国总统昨晚和中国领导人通电话,双方交流了对国际形势的看法。美国总统向中国领导人祝贺他们跨空间飞行器研制的成功,并表示,中美两国都是世界性大国,应该携起手来,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中国领导人赞同他的观点,表示中国一直以来,都是立足于和平开发空间资源,决不搞军备竞赛。中美两国都有共同的利益,为了世界和平与繁荣,应该在国际事务上多多沟通。”
“欧洲航天局今天表示,昨天中国进行了一次人类历史上首次跨大气层飞行,并取得了成功。许多科学家在听闻这个消息之后,对于中国的科技进步,后来居上,是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中国有十三亿人口。每年毕业上百万大学生,有着世界上最为丰富的人才储备。从近些年的科技发展,已经可以看出来,中国必将成为世界性大国。二十一世纪,注定是中国世纪。欧洲愿意和中国一道,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共同开展更广泛的合作。欧洲航天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说,欧洲方面有兴趣租用中国的跨大气层航天器。以建设新的科学研究空间站。”
“沉睡地巨龙自从于一九七九年醒来,就一发不可收拾。他们的跨大气层飞行器,将成为所有和平人士的噩梦。对于中国人咄咄逼人的战略,我们应该……”
“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夺取了许多工人的工作岗位。而从昨天起,人们不但要担心自己的饭碗,更好警惕头顶落下的炸弹……”
“中国是威胁还是机遇,我们要清醒思考这个问题。日本政府表示。政冷经热地局面,应该得到彻底纠正了。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两国有几千年来的友好历史,围堵中国是一项愚蠢的行为。我们应该改弦更张……”
“韩民日报报道,从两千多年以前,中国人就来到了朝鲜半岛。最早地朝鲜古王国。就是中原人士所建立……”
……
韩坤被巨大的过载。死死地压在座椅里。双手几乎无法动弹。他感到脸上的皮肤,似乎也被着巨大的过载。拉扯变形,仿佛就要从脸上脱落下来。
这已经是他们第四十一次试验飞行了,前面地几次,都是试验地面起降,和低空飞行能力,并没有飞上高空。
空天飞机确实不是一款好的大气层飞行器,在大气层里的操纵相当吃力。虽然有鸿钧智能系统,协助操控,每次起飞和降落,还是让他感到神经紧张。
为了保证飞行员的安全,空天飞机地发动机每次只用了五百个小时,就立即更换。而平时每次测试飞行回来,也会进行严格的发动机保养维护。韩坤他们几名飞行员,是公司的宝贝,谁都不敢让他们有任何意外。
今天,前面地一系列测试都已完成,所有地数据指标都和预测相符。
这也极大地鼓舞了所有研究人员地信心,经过研究,决定进行最后一项试验,完成从地面直飞外太空的试验。
为了保证测试地成功,所有的飞行员均进行了两个星期的休息。
研究人员也对空天飞机,每个部件、每个仪器、乃至每个螺丝钉,都作了最高标准的检测。他们要保证,韩坤他们进行这次危险飞行测试的时候,这架空天飞机原型机,处在最佳状态之中。
基地还特意调拨来一台新的发动机,让他们能够有充足的动力支持。
空天飞机的气动性能太差了,起飞和着陆,都是考验飞行员神经的一次折磨。他们正尝试着相信鸿钧辅助驾驶系统,似乎智能驾驶系统,对敏感的气流,比他们更为适应。
只是,他们总不敢完全把生命,交给冷冰冰的光脑。
这玩意儿反应虽然快速,但它驾驶飞机,靠的是各种传感器传送的数据资料。万一有什么感应器失灵,它还是会按照正常方式驾驶,你要是完全相信它,那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空天飞机的外面,涂有隐身涂料,可以有效降低雷达波反射面积。从雷达上,人们会感觉这是一架小型飞机。当然,这是在做低空低速飞行的时候,只要速度提升,傻瓜也能判断得出来,这是一款超高音速的飞行器。
而且从雷达反射波大小,很多人会把它当成一架超高音速战斗机。
韩坤他们机组还是先使用涡轮发动机,在低空盘旋了一阵。山区的气流很不稳定,机组成员全都保持最高警惕,手里都捏着一把汗,生怕飞机擦到了山头。
此后,在地面指挥下,韩坤他们开始驾驶空天飞机盘旋向上,速度也逐渐提升到了三马赫。
就涡轮发动机来说,这样的速度已经近乎于这种型号的极限,因为是组合式发动机,谁也不敢将其提升到五马赫这样的理论极限。
他们更愿意使用火箭助推。
基地的科学家们改进了火箭发动机,可以使之多次启动停机。从而将火箭发动机的效能发挥到最大效率。不用在加速度过程中,还浪费宝贵的燃料,而可以采用滑行的方式,将航程提升。
这个时候的过载已经不小了,常人可能连这个程度的压力都承受不了。但对韩坤他们来说,这不过是小菜一碟,有抗荷代偿服保护,这点过载。只是让他们略微感到不适而已。
但火箭助推
打开,他们就感到了一股沉重地压力,将他们压在椅
五马赫的过载,达到了他们的人体承受极限。许多动作,都做得吃力无比。全靠抗荷服的帮助,他们才能抵抗住着越来越大的过载,继续控制空天飞机向上攀升。
火箭助推器只开了一小会儿。就停机了。
因为超然冲压发动机,已经点火启动。巨大的轰鸣声,尽管是在封闭座舱,也清晰地传到了驾驶舱里。
空天飞机已经飞行到一万两千米高空。
韩坤在副驾驶的协助下。平缓地提升空天飞机的速度。
五马赫,六马赫,七马赫。一直到八马赫地高空巡航速度。他停下了继续加速的动作。
他感到。在高空,沉重的空天飞机变得轻巧了许多。很多动作都能比较自如地做出来。虽然抗荷服让他动作迟缓,但操作上的轻巧,也让他对空天飞机地控制,更加方便。
果然是一款跨大气层飞行器,只有在这空气稀薄的高空,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空一特勤编组注意了,下面进行最后一个科目的测试:跨大气层飞行!”耳机里地声音,因为超高速飞行,信号接收不稳定,而变得有些奇怪变调。
“空一特勤组明白,这就转